1.流挂
涂料涂装于垂直物体表面,在涂膜形成过程中湿膜受到重力的影响朝下流动,形成不均匀的涂膜,称为流挂。
要使涂膜流动适宜,就要使涂料的流变性处于适宜的状态,要防止流挂病态的发生,重要的是控制在施工剪切速率下的涂料粘度。另外,所用溶剂的品种也是重要因素,因为它影响着粘度的变化与干燥速度。在采用喷涂方法施工时,涂膜厚度要掌握好,喷涂过厚或溶剂挥发速率过慢,均会导致流挂的产生。
水性漆中防止流挂产生可以通过提高漆液粘度(主要是提高漆液低剪切粘度,如使用SV-1135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、SV-1140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)、改善环境提高干燥速度、降低湿膜厚度……等方式进行调节。
2.刷痕、辊筒痕
涂料采用刷涂或辊涂方法施工时,涂膜表面干燥后产生未能流平的痕迹称为“刷痕”或“辊筒痕”,它明显的影响了漆膜的外观。
预防措施是控制涂料质量,调整施工粘度及环境条件,增加涂料的流动流平性,降低干燥速度,延长漆膜的开放时间。必要时可添加少量溶剂或流平剂。
增稠剂的选择上,聚氨酯增稠剂相较于其他类型增稠剂有更好的流动流平性能,防止刷痕有更好的表现。另外,聚氨酯增稠剂中的牛顿型增稠剂主要增加涂料的高剪切粘度(如SV-1925),可以有效促进涂料的流平流动,防止刷痕、辊筒痕的产生。
3.橘皮
橘皮是湿膜未能充分流动形成的似橘皮状的痕迹。施工粘度较高,烘干前的闪干时间不当,溶剂的用量、底材的温度等均会导致涂膜橘皮病态的产生。
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施工粘度过高,避免“干喷”,添加适量挥发速度较慢的溶剂,以延长湿膜的流动时间使之有足够的时间流平,加入适量流平剂也能减轻涂膜橘皮病态。另外,也可以从配方的颜基比、溶剂搭配、工件温度、干燥条件等方面进行调节。
4.起粒
起粒是涂装后涂膜表面出现不规则块状物质的总称。
颜料分散不良、基料中有不溶的聚合物软颗粒或析出不溶的金属盐、溶剂挥发过程中聚合物沉淀、小块漆皮被分散混合在漆中等是造成起粒的主要原因,因此要防止此病态发生,必须注意涂料的储存稳定性、颜料充分分散、溶剂合理设计、涂料的净化及施工场所环境的洁净度。
针对涂料中的颜填料在储存过程产生的团聚、絮凝导致的起粒,可以选择分散储存更加稳定的分散剂,如SV-290水性超分散剂。